以金融活水賦能高質量發展 以專業服務助力灣區建設
發布時間:2025-07-16資料來源:點擊:0
結合近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論述、全國兩會精神以及廣東省高質量發展部署,圍繞“如何以政策為引領,深化投融資服務,助力重大項目落地與區域協調發展”這一主題,分享幾點體會。
一、以政治引領錨定方向,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“國之大者”
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強調,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,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。作為服務政府與國企的投融資顧問,必須深刻理解“金融工作的政治性、人民性”,將政策導向與工作崗位職責緊密結合。
1.從全局高度領悟政策深意
全國兩會明確提出“穩住樓市股市”“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”,這與中央金融工作會議“服務實體經濟、防范金融風險”的要求一脈相承。廣東省政府出臺的《關于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助力廣東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措施》,更是將政策細化為科技金融、制造強省、“百千萬工程”等具體方向。工作必須緊扣這些戰略,在項目謀劃中優先支持科技創新、綠色低碳領域,助力廣東打造新質生產力。
2.以問題導向破解發展堵點
當前,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突破4.4萬億元,但資金使用效率與項目收益平衡仍是關鍵。在服務中發現,部分項目存在前期論證不足、項目準備不充分、投向領域不符合要求”等問題。對此,需結合中央“優化專項債額度分配”“負面清單管理”等要求,幫助地方政府提升項目策劃水平,確保資金投向收益覆蓋本息的優質項目。
二、以市場洞察把握機遇,精準對接政策工具與發展需求
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,需敏銳捕捉政策窗口期,為客戶提供全周期、多層次的投融資解決方案。
1.地方政府專項債:化債與發展并重
2025年全國兩會工作報告明確提出“穩中求進”總基調,強調通過專項債券等工具強化逆周期調節,重點支持基礎設施、綠色轉型、民生保障等領域,同時要求“嚴控隱性債務、優化債務結構”。廣東省兩會進一步細化部署,提出以“百千萬工程”為抓手,推動城鄉融合發展,并加速存量土地盤活,釋放土地資源價值。
專項債券政策創新,功能拓展與效率提升,52號文提出擴大資本金比例,國務院明確提高專項債作為項目資本金的比例,增強地方政府對重大項目的撬動能力。同時,廣東省作為全國首個“自審自發”試點省份,率先實現專項債項目自主審核與發行,大幅縮短申報周期,并優先支持“十四五”規劃項目及存量土地盤活。廣東省通過“自審自發”機制,2025年首批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發行規模達307.19億元,覆蓋19個地市、86個項目,總投資超473億元。這一機制使地方政府能夠快速響應政策變化。
投融資咨詢工作應精準把握政策紅利,聚焦業務方向,創新服務模式,提升專業競爭力,在重大項目儲備謀劃、存量土地收儲等方向,針對廣東省專項債重點支持領域,提供“規劃-融資-運營”全鏈條服務。2025年政府專項債券政策與廣東省“自審自發”機制的結合,為投融資咨詢行業創造了歷史性機遇。作為從業者,需以政策為綱、以創新為刃,既要成為政策落地的“翻譯官”,更要充當資源整合的“架構師”,在服務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,實現自身專業價值的躍升。
2.區域協調發展,賦能“百千萬工程”
廣東省“1310”具體部署要求強化縣域經濟支撐。我們在廣東省各地市的實踐中,通過政策性銀行貸款、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融資模式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,盤活閑置土地,助力產業有序轉移與縣域特色經濟發展。
三、以專業能力提升服務質效,筑牢風險防控屏障
作為政策落地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需以“時時放心不下”的責任感,在發展中守牢風險底線。
1.強化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
建立了“前期策劃—融資對接—績效跟蹤”的閉環機制。動態評估項目現金流與償債能力,提前預警風險。
2.推動市場化法治化融資
嚴格遵循“負面清單”管理,堅決杜絕新增隱性債務。在國企融資咨詢中,引導企業通過資產證券化、綠色債券等方式優化負債結構,避免過度依賴政府擔保。
3.培育復合型人才隊伍
面對科技金融、數字經濟等新領域,需加強團隊能力建設。近期,廣咨國際組織了“AI輔助工具應用”等專題培訓,開展“政策解讀+案例模擬”,切實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專業水平。
四、結語:以實干踐行使命,以擔當書寫答卷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。”作為新時代的投融資工作者,肩負著“穩經濟、促發展、防風險”的三重使命。以此次學習為契機,將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實效,用專業服務賦能重大項目落地,為廣東省打造金融強省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智慧與力量!
作者簡介
崔澤宇 投融資事業部項目經理,工程師。